安徽六安:跨越世紀的“燎原”
本網訊(陳磊)紅色文化是連接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重要精神紐帶。盡管歷史的煙云已經遠去,但每當我們從那些散落在各地的紅色歷史遺址遺跡前走過時,依然能感受到心潮澎湃。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百年夢想。三峽集團在建設大國重器、推動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了“為我中華、志建三峽”的精神,使之成為三峽人特有的紅色基因和內在氣質。從宜昌的三斗坪到烏東德的皎平渡,從追風逐日的戈壁荒漠到波濤碧海,從共抓長江大保護一線到助力脫貧攻堅的駐村點,三峽人篳路藍縷、埋頭實干,助力這些紅色熱土滄桑舊貌換新顏。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三峽小微特推出“紅色地圖 三峽記憶”系列報道,讓我們一起解碼屬于三峽人的紅色地標,回望百年奮斗路,揚帆起航新征程。
位于大別山腹地的安徽六安金寨
曾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在這里浴血奮戰
10多萬六安金寨兒女
為革命勝利而英勇犧牲
紅色地標
走進安徽六安
海報設計:閻澤群
紅色地標解碼
1929年5月6日,正值農歷立夏節。這個夜晚,立夏節起義在安徽六安金寨縣爆發。
這個立夏夜,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源頭——紅32師;這個立夏夜,推動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這是僅次于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這個立夏夜,“赤幟插城扉”,大別山腹地自此紅旗漫卷、赤潮涌動……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中展示立夏節起義場景的油畫。攝影:新華社記者?李亞彪
立夏節起義和黃麻起義、六霍起義——三大武裝起義,就這樣點燃了大別山革命火種。
至今仍傳唱全國、經久不衰的紅色經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從六安開始唱響的——
八月桂花遍地開,
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
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
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
……
▲六安皋城廣場雕塑——《燎原》??攝影:袁磊
感悟今昔巨變
燎原星火,生生不息。在六安皋城廣場,雕塑《燎原》聳立當中,彰顯著六安的紅色基因。
2020年,三峽集團開始在六安開展長江大保護工作。在這塊紅色土地上,三峽人不斷從六安的紅色歷史中汲取營養,長江大保護的星火已在六安形成“燎原”之勢。
六安地處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淠河是六安的母親河。近年來,六安城市水環境質量呈現出惡化趨勢,不僅造成城區內河黑臭,同時也威脅著淠河的整體水質。
2019年,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與六安市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以“四個一體、循環利用”的城市治理新模式,著力解決六安污水處理效能較低、水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
自2020年來到六安參與長江大保護工作,六安三峽一期水環境公司生產管理部經理王保龍的心中就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要把長江大保護工作完成好,讓六安的水變清、岸變綠,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更好地促進革命老區的發展。
“也許工作很累,但我們從來都不怕,只想盡快看到六安水清岸綠的景象。”王保龍說,“那將是我們三峽人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治理前后的均河水體對比? 攝影:湯偉
隨著長江大保護工作的推進,六安城區的黑臭水體已經得到基本消除。曾經被六安市民稱為“臭水溝”的蔣家溝已經改頭換面,煥發新顏。河邊一座水質凈化公園也成為了附近居民的休閑娛樂場所。與蔣家溝一樣,六安城區14條內河的水質正在轉好,六安內河水清岸綠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治理六安的水環境,三峽集團采取了“廠網河”一體的模式,既清理河里的淤泥、綠化岸坡,同時也在管網和污水處理廠上下功夫。目前,三峽集團在六安新建的6座污水處理廠正在加緊施工,其中4座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城區雨污管網完善工程也在同步開展中。
▲?六安迎賓大道管網完善工程??攝影:湯偉
▲?六安水云澗小區雨污管網分流改造??攝影:袁磊
“項目雖然是一個一個分開的,但我們始終把城市的水系看作是一個整體。當我們做好每一個環節,謹慎處理每一處細節,最終連成一個整體時,強大的力量就會爆發出來。”王保龍說。
城鎮污水治理一直存在著“重建設輕運維”的弊端,六安的長江大保護則把建設和運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設完成之后,三峽集團還將負責將近20年的運維工作,確保項目發揮實效。
▲?均河畔的花開得正艷??攝影:湯偉
現在的六安,就像1929年誕生于六安的那首紅色經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唱頌的一樣——生態保護旗幟遍插這塊紅色大地。這座皖西水城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而且將因水而變得更加秀美靈動、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