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平
張成平,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擔任三峽集團機電工程負責人期間,建章立制、建標立規、率先垂范,保障了三峽電站和金沙江上游向家壩、溪洛渡兩座大型電站機電安裝工程的順利實施和提前投產。
三峽左岸電站建設時期,張成平同志帶領機電工程建設者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學以致用的路子。在進口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中,組織人員及時總結外方技術專家提供的方案和工藝,為快速了解設備性能、維護設備可靠運行創造了條件,保證我方安裝團隊能夠全面掌握安裝技術,培養鍛煉了一批技術一流的機電安裝隊伍。在他的帶領下,三峽左、右岸電站26臺機組提前一年投產發電,創造了單座電站年投產500萬千瓦的紀錄。按照三峽電站平均設計年發電量800余億千瓦時,提前一年發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近200億元。
在金沙江上游兩座電站集中投產期間,張成平同志帶領機電管理團隊積極組織協調,制定精細化投產目標。2013年溪洛渡、向家壩兩電站全年投產裝機1164萬千瓦,占全國當年水電投產裝機總量的40%,機組提前投產發電,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國家十二五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機電設備安裝管理過程中,張成平同志始終堅持“優質機組”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嚴格的質量管控標準,組織建立了以“設備到貨質量檢驗卡”、“安裝工藝卡”、“安裝質量檢查卡”為主體的“三卡”制度,全面覆蓋安裝質量管理過程。針對機組運行初期易出現設備故障停機的特點,張成平同志帶領的管理團隊創新性的提出“首穩百日”的要求,即新投產機組安全穩定運行一百天,促使機組在制造、安裝質量管控環節中積極提高管理水平。該目標提出后,三峽后續所有投產機組和金沙江上游兩座電站的全部機組全面實現了“首穩百日”目標,避免了以往電站72小時后長時間調整和檢修的現象,為電站發揮效益和電網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成平同志帶領機電工程建設團隊,聯合國內大型水電制造企業,依托國家重點工程,引導、推進先進水電技術的消化吸收,實現了70萬千瓦水電機組及相應電氣、輔助和控制設備的國產化,推動了國內材料、鑄造、制造裝備技術進步,我國水電重大裝備制造業用7年時間實現了30年的跨越發展,被視為推動民族制造業進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