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和衛芳:“我們普米人趕上來了”
本網訊(楊洪程)在維西縣攀天閣鄉皆菊村迪姑組有一名普米族貧困婦女,她不但具有中國傳統婦女樸素和勤勞的美德,更具有新時期農村婦女的精明能干和開拓進取的精神,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認準的事,不管有多么困難,必定做到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她就是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和衛芳。
“這幾年,我們家在三峽集團的幫助下,住進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我們普米人趕上來了。”談到這幾年的變化時,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和衛芳禁不住熱淚盈眶。
怎能不讓人感動呢?5年前,和衛芳的丈夫去世了,丟下一個70多歲的老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和衛芳一個人的肩膀上。和衛芳很勤勞,但難以擺脫貧困命運,貧窮像一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了。2016年底,和衛芳一家人均收入還不到2000元。
人人都向往幸福生活,和衛芳也不例外。用她的話說就是:“我很想過上體面的日子,很想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貧窮命運,不用為生計發愁,但無論怎么努力也難以摘掉貧困帽子,一家人在人前很沒有面子,心里很難過。”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承諾化作和煦春風溫暖了和衛芳一家人的心,也溫暖了普米人的心。
2016年至今,在三峽集團的幫助下,和衛芳家的住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家人住進了具有普米族建筑風格的安居房,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具備了接待游客食宿的能力。和衛芳一家人不僅“面子”好看了,而且“里子”也好看起來了,吃穿不用發愁了。
“我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我要感謝旅游專業合作社,感謝三峽集團的幫扶。”說吧,和衛芳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旅游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了,鄉村旅游業逐步發展了起來,與旅游業發展相適應,攀誠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成立了。2017年,和衛芳加入了攀誠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加入專業合作社后,和衛芳在三峽集團的幫助下,發展了黑谷、土雞、天麻種養殖業,更讓她高興的是,加入合作社后,黑谷、天麻值錢了,價格比以前翻了一倍。2018年,和衛芳家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摘掉了貧困帽子。靠著鄉村旅游業摘掉貧困帽子的和衛芳盡管一天忙到兩頭黑,但她的心里甜蜜蜜的。她逢人就說:“摘掉貧困帽子,一家人過上好日子,一家人有了面子,有了做人的尊嚴。再苦再累也覺得甜。”
和衛芳還家還有兩筆收入,一筆是她被聘為生態管護員,一年近10000元收入,另一筆是加入維西攀農黑谷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黑谷及藥材收入。2019年,她們家土地流轉于永昌科技農業服務公司,在永昌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務工收入3千余元。她們家還加入維西雪松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天麻20塘。 和衛芳自己日子好過了不忘幫助鄉親們。她全力配合村“兩委”和駐村隊開展各項工作,積極參加各項村級活動,嚴格落實村級會議精神,耐心細致地向村民講解政策,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各項活動及培訓,并充分利用到實際生活中,她對待父老鄉親的事情就像對待自己的事情一樣。漸漸的和衛芳取得了百姓的認可,百姓有什么事情都會和她反映和她講,她也總是能把百信反映的事情上報社干協助社干解決好。社里面有什么好的政策項目,上面安排她去實施她都會說把這些讓給那些更需要的人去做,社里面安排低保她都是第一時間主動和群眾解釋低保政策,并在大家推薦她享受低保的時候,主動讓出來,說:“一個人要多替別人著想,政府和三峽集團幫扶我們家的夠多了,我不能老是戴著貧困帽子享受低保。”
皆菊村正是因為有了像和衛芳這樣有大局意識、懂政策的村民的鼎力支持,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和衛芳在自己賺到錢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身邊的群眾。她主動帶動身邊的群眾和她一起接待游客,在閑余之時她還把烹飪技術無償地教給老百姓。在她的傳、幫、帶下,皆菊村的種養殖業和鄉村旅游業得到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