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三峽集團等六大企業集團幫助云南百萬貧困群眾脫貧
2015年以來,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云南中煙工業公司、云南省煙草專賣局、招商局集團貫徹黨中央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累計投入82.9億元,實施1.3萬多個扶貧項目,幫扶云南21個貧困縣摘帽、825個貧困村出列、26.96萬戶105.47萬貧困人口脫貧,推動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基本解決怒族和傈僳族“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扛實政治責任,發揮優勢“攻堡壘”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成立云南省委、省政府和6家企業集團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組織領導機構,20余次研究幫扶工作。6家企業集團主要負責人和班子成員深入幫扶地區調研20余次,選派71名優秀干部到幫扶縣掛職,與幫扶地區和基層干部群眾共同推動脫貧攻堅。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6家企業集團分別與云南省簽訂幫扶協議,結合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2016-2020年),實現“一個民族一個行動計劃”、“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幫扶、州(市)和縣(市、區)抓落實”工作機制,全力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三峽集團投入25億元幫扶景頗族、普米族、怒族和昭通市5個深度貧困縣,華能集團投入20億元幫扶拉祜族、佤族,大唐集團投入10億元幫扶傈僳族,云南中煙工業公司投入10億元幫扶布朗族和曲靖市2個深度貧困縣,云南省煙草專賣局投入14.9億元幫扶阿昌族和昭通市2個深度貧困縣,招商局集團投入3億元幫扶昭通市鎮雄縣。
聚焦短板弱項,精準幫扶“強造血
一是幫助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6萬戶、易地扶貧搬遷1821戶,建成39所中小學和35所幼兒園,建設19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助39所鄉鎮衛生院配置醫療設施,建設446個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二是幫助推進產業扶貧。緊扣云南重點產業發展,按照市場化、規模化、組織化、融合化、品牌化思路推進產業扶貧,發展經濟作物18.11萬畝,養殖豬牛羊11.29萬頭,扶持農業龍頭企業436家、農民合作社106個,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124個,被幫扶貧困群眾產業覆蓋率由2015年的4.5%上升到2019年的93.6%,基本實現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1項增收項目。
三是幫助推進勞務輸出。堅持應轉盡轉、能轉全轉,在穩住存量、挖掘增量、提高質量上下功夫,提高組織化規?;潭?,推動384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四是幫助改善設施條件。支持幫扶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成鄉村道路203公里、村組道路1319公里,建設村級活動場所105個、村級社區服務站41個,新建鄉鎮污水處理工程32個、垃圾處理工程366個,完成村莊環境整治1638個,安裝太陽能路燈5467盞等。
加大培訓力度,激發脫貧“新動能”
一是加大對貧困群眾的培訓。結合貧困群眾文化水平、技能狀況、培訓需求等,開展菜單式、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已累計開展家政、建工等職業技能培訓8400人次,林下中草藥、冬季馬鈴薯種植等生產技術培訓4347人次。大唐集團與職業院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辦“大唐特色班”,首批12名貧困家庭畢業生已實現定向就業。針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群眾聽不懂、不會說國家通用語言的情況,對1897名群眾開展普通話培訓。
二是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訓。采取外出培訓、委托培養和線上線下教育等方式,加大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領域人才培訓力度。華能集團幫助滄源縣培訓教師45名,招商局集團幫助鎮雄縣培訓鄉村醫生237名。
三是加大對黨員干部的培訓。依托黨校、民族院校等機構,組織鄉村干部到成都等地進行專題培訓,累計培訓民族地區鄉村干部1214人次。三峽集團組織110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貧困村黨務干部和扶貧干部到集團黨校學習。
夯實群眾基礎,邊疆人民心向黨
一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6家企業集團從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實施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群眾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感受到黨的力量、國家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少數民族同胞充分表達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二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爸边^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群眾走出大山,走進城鎮,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增進了民族團結。三峽集團組織95名怒族、普米族、景頗族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參加夏令營活動,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