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發言丨運行管理好新時代大國重器 服務國家戰略 更好造福人民
8月19日上午,三峽集團組織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重要指示精神,與會同志圍繞“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三峽集團,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造福人民,努力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主題開展專題研討。
運行管理好新時代大國重器???服務國家戰略???更好造福人民
——在三峽集團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會上發言流域樞紐運行管理中心? 朱承軍
自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對三峽工程發表重要講話、對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發電作出重要指示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內涵豐富、飽含深情,充分體現了對大國重器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希望,深刻蘊含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骨干力量,國有企業要打造大國重器,鑄就大國重企,不斷提高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下面,我根據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主題,結合三峽工程運行管理,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運行管理好新時代大國重器,服務國家戰略、造福人民談談學習認識和體會: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縮影,是我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重要標志,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三峽工程承載著中華民族治水安邦、水電興國的百年夢想。從1918年孫中山先生提出三峽工程初步設想,到三峽工程規劃、論證和全面建成,三峽工程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貧窮屈辱走向偉大復興的百年歷程,充分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巨大飛躍。三峽工程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的歷史背景下建設的,開創性地建立了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項目法人負責工程建設、地方政府負責移民安置、舉全國之力支援三峽工程的建設管理體制,既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組織工程建設,確保了三峽工程按期高質量建成。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才能夠完成百萬移民的歷史壯舉,才能夠建成舉世矚目的世紀工程。三峽工程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峽工程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的千秋偉業,是長江流域防洪減災的重大民生工程,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飽受長江水患之苦,三峽工程基本實現了根治長江水患的千年夙愿,有效保障長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三峽工程的建成,標志著長江防洪體系基本形成,顯著提高荊江河段防洪標準,防止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域發生毀滅性災害。2020年入汛以來,長江防汛形勢異常嚴峻,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十分嚴重。三峽樞紐工程成功應對長江5次編號洪水,充分發揮攔洪錯峰作用,最大洪峰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最大削峰率46.7%,累計攔蓄洪水近290億立方米(相關數據引用參考了8月23日官方發布數據),有效減輕了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避免了城陵磯地區分洪,在長江流域防洪減災發揮了骨干作用。在三峽工程多功能多目標調度中,始終把防洪減災作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三峽工程是服務國家戰略的新時代大國重器,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三峽工程是治理、開發與保護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是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基礎性工程。工程建成投入運行以來,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長江中下游防洪形勢顯著改善,人民安居樂業;清潔能源惠及大半個中國,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長江航運成本下降三分之一,黃金水道效益不斷拓展。未來隨著長江上游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等梯級電站全面建成投產,將在長江沿線形成千億立方米的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綠色生態走廊、水上交通走廊、區域經濟走廊,保障長江流域的防洪安全、航運安全、生態安全、水資源安全和能源安全。長江流域三峽工程等大國重器的建成,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三峽工程是三峽集團發展壯大的戰略基石與文化根基,深刻蘊含了為國擔當、為民盡責的紅色基因,是三峽集團服務國家戰略、造福人民的力量源泉。三峽集團因三峽工程而生,依托三峽工程成長。從三峽走向長江,從長江走向世界,從大型水電到清潔能源,從清潔能源到長江生態保護兩翼齊飛,無論三峽集團戰略布局如何拓展,業務范圍如何延伸,三峽工程始終是三峽集團的立足之本,是三峽集團最堅實的戰略基石。在三峽工程建設中,數萬建設者胸懷“為我中華、志建三峽”的崇高理想,奮力拼搏、勇于創新,充分展現了為國擔當、為民盡責的家國情懷,這種根植于三峽人血脈的紅色基因,是三峽集團最深厚的文化根基。“根深者葉茂,源浚者流長”。只有運行管理好三峽工程這一大國重器,才能夯實三峽集團發展的戰略基礎,建設好全體三峽人的精神家園,我們的事業才能薪火相傳,做強做優做大三峽集團,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不斷提高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更好造福人民。
2020年,我們將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我們將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作為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提高流域梯級樞紐運行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大國重器服務國家戰略、造福人民的戰略支撐作用。
主動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精心運行管理好大國重器,充分發揮流域梯級樞紐的基礎保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洪澇地質災害防御和應急救援,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當前長江還處于主汛期,長江5號洪水剛剛通過三峽工程,防汛工作絕不可掉以輕心。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干工程,我們將把防洪擺在壓倒性位置,嚴格執行防洪調度指令,充分發揮三峽工程的攔洪削峰錯峰作用,盡最大可能減小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全力保障長江流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遵循科學調度規律,精心組織以三峽工程為核心的梯級水庫群聯合調度,合理安排汛末梯級水庫群蓄水,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防洪、發電、航運、補水、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功能,實現流域梯級樞紐整體綜合效益最大化,在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基礎保障作用。
主動服務長江大保護戰略,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三峽工程本質上是一項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生態工程,防洪抗旱、節能減排、調沙減淤、生態修復等生態效益日益凸顯。在梯級樞紐運行和水庫調度中,我們將更加注重生態功能的發揮,積極探索多功能生態調度實踐,持續開展抗旱補水調度、汛期沙峰調度、庫尾泥沙減淤調度、長江口壓咸調度和促進魚類繁殖調度,不斷拓展梯級樞紐的生態效益。加強庫區泥沙、水質、地震、地質監測,做好庫區漂浮物打撈與無害化處理,盡可能減小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維護庫區生態環境安全。加強長江珍稀魚類研究保護,加大保育和增殖放流力度,擴大長江珍稀魚類種群數量;加強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研究保護,積極開展庫區消落區生態修復試驗,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促進長江生態系統修復。
主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勇攀水電科技新高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三峽工程是科技創新的典范工程,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攻克了一大批世界級技術難題,全面推動我國水電行業技術進步,提升了我國裝備制造業和基礎工業水平。在全面轉入運行階段后,我們將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緊緊圍繞三峽工程實踐需求,依托重大項目,持續推動科技創新。聚焦通航安全和提高通航能力,針對船閘和升船機控制系統等“卡脖子”技術,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實現關鍵核心設備國產化。聚焦優化調度和提升調度效能,組織好三峽水庫科學調度關鍵技術第三階段研究,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提高流域梯級水庫科學調度水平。聚焦新技術運用和提升現代化水平,加快智慧流域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實現流域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和科學化調度。
主動服務脫貧攻堅戰略,加大對口支援和精準扶貧工作力度,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兌現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三峽工程等大型水電工程的建設,極大帶動了庫區地方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庫區基礎設施、教育醫療、文化事業全面進步,移民生產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我們將繼續加大對口支援和精準扶貧力度,按照“項目覆蓋廣、產業帶動強、群眾受益多”的原則,聚焦民生保障改善項目,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項目監督管理,確保項目按期建成并發揮效益,讓水電工程開發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建設管理好三峽工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展示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激發人民群眾愛國熱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凝聚精神力量。
流域樞紐運行管理中心將在三峽集團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斷提高大國重器運行管理水平,夯實三峽集團兩翼齊飛的戰略基礎,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