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進三峽 · 開局觀察 | 奏響保護長江母親河的春之曲——長江大保護項目一線新春見聞
本網訊(向珊)中流擊水,奮楫者進。新春伊始,長江沿線各個大保護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奏響保護母親河春之曲,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在長江上游云南省鎮雄縣,以勒鎮中心污水處理廠施工現場一片繁忙,40多名建筑工人勁頭十足,吊車、切割機、電焊機轟鳴不斷。
云南以勒污水處理廠效果圖
“污水廠預計今年5月投運,我們正在抓緊進行設備安裝,投運后能處理全鎮的生活污水,填補污水處理空白,有效降低赤水河污染。”鎮雄三峽水環境綜合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魏小慶說。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唯一一條保持自然流態的一級支流,是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流經云貴川三省4市16縣,鎮雄縣是其源頭所在地,生態保護地位極為重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鎮雄縣赤水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項目遵循“供排一體”系統治理思路,在赤水河流域12個鄉鎮策劃實施供排水設施建設與改造工程,投運后將實現鄉鎮生活污水“應收盡收”和全達標排放,為保護好赤水河奠定基礎,助力鎮雄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視角轉向長江中游。
在湖北宜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現場,設備單體調試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業人員打起十足的精神,朝著試運行目標發起沖刺。
湖北宜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進行汽輪機安裝? 攝影:嚴清
“單體調試后,我們就要進行設備整體聯動調試了,為2月底垃圾進場做準備,并力爭項目上半年投入試運行。”長江清源節能環保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袁軍介紹。項目建成后,既能處理宜昌主城區及三峽壩區生活垃圾,還能讓“無處安放”的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利用焚燒垃圾產生的余熱發電,每年可向當地電網提供約1.71億千瓦時的電能,產生的蒸汽、爐渣還可以回收再利用,切實助力宜昌市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努力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
在江西梅江灌區工程建設現場,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團結片區20多位工人正在加緊進行總干渠邊坡開挖支護及混凝土澆筑。
梅江灌區工程是國務院2022年重點推進的6大新建灌區之一,對保障糧食安全、城鄉供水安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11月,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牽頭中標梅江灌區工程PPP項目,涉及寧都縣22個鄉鎮,惠及79萬人的農業灌溉用水及城鄉供水。
“春節期間我們安排了200多名工人堅守崗位,目前,團結片區的溝槽開挖已累計完成約1.5公里,項目進展可控且有序。”長江環保集團江西區域公司執行總經理何文戰說,項目將助力梅江灌區建設成為“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用水高效、生態良好”的南方山區現代化灌區示范項目,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的生動實踐。
在長江下游江蘇省太倉市婁江新城,全長4.23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也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大年初七過后,項目管理人員全員到崗,施工高峰時段現場作業人員達到約200人。
江蘇太倉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正在進行管廊基地加固? 攝影:鄺思煜
長江環保集團長三角分公司周峰告訴記者,該項目于2022年10月正式開工,目前正在開展基坑支護、管廊基底加固等工作,計劃3月進行基坑開挖,4月開展管廊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
地下綜合管廊采用四艙設計,能實現供氣、供熱、供水及電力通訊等管線集納,為今后的管線布設、維修提供接入口,避免出現“拉鏈路”、“蜘蛛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我們的綜合管廊項目正好能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地下拓展。”周峰補充介紹,通過外掛雨污排水管道,綜合管廊還能實現區域污水全收集。另外,配套的海綿城市、綠化景觀等工程還可以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和凈化,保障城市排水安全。
編輯:任賢 楊思恒